7月29日,農業農村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促進農產品消費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三農發布記者提問,現如今,生鮮農產品跨越山海,從產地到餐桌一路“鮮”已經不是問題,這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冷鏈物流的支撐和保障。那么,農業農村部對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建設方面有什么樣的考慮? 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表示,古時候的人要想吃到一顆新鮮的荔枝,那得八百里加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現在南方的水果,上午采摘下午就可以寄到你的家里,一方面是物流,另一方面是冷鏈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間,農業農村部聚焦“最先一公里”,就是持續推進產地冷鏈物流網絡建設。這幾年,在產地冷鏈物流網絡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加快補齊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短板。實施中央財政冷鏈項目,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新增庫容超過9800萬立方米,比“十三五”末翻了一番。二是推進冷鏈重要節點建設。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要素聚集、業態創新、引領產業等能力的農產品骨干冷鏈物流,打造鏈接城鄉農產品流通的關鍵樞紐;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倉儲保鮮、初加工等能力的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打造產地綜合服務平臺。三是優化產地市場體系。建設33個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發布663個農業農村部定點批發市場。印發了《省部共建農產品產地市場工作指引》,推動產地市場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按照“優網絡、強協同、增效益”的總體思路,持續優化產地冷鏈物流設施網絡,強化全鏈條協同融合,為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優化產地冷鏈的規劃布局。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制定“十五五”全國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發展規劃,重點就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預冷設施、產地冷鏈集配中心以及產后處理能力建設作出部署,持續優化以產地冷藏保鮮設施為基礎支撐、產地冷鏈集配中心為綜合服務平臺、區域性骨干冷鏈物流為關鍵樞紐的產地冷鏈物流網絡。二是推動財政金融政策創新。推動老舊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更新改造,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再貸款政策支持力度,加力實施設備更新貸款貼息。發揮財政金融協同聯動作用,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投融資模式,共同支持整域冷鏈物流建設。三是完善冷鏈技術服務體系。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領域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建設,發揮學科群作用,將冷藏保鮮技術納入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研究內容。推動各地將冷藏保鮮技術納入農技推廣的重點方向。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行業協會等主體拓展冷鏈物流技術服務。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結構,提升制標貫標水平。 農產品流通連接田間和餐桌,是優化農產品供給水平、擴大農產品消費的重要環節。那么,商務部在建設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方面都有哪些舉措? 發布會上,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張祥表示,我國是農產品生產和消費大國,每年僅生鮮農產品消費規模就高達10億噸。當前,農產品消費需求已經趨于多樣化,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建設暢通、安全、高效的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有利于降低流通損耗、提升農產品消費品質,有利于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近年來,商務部圍繞暢通國內大循環、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消費和農民收入雙提升。主要開展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健全農產品供應鏈。結合城鄉商貿流通網絡建設,支持農產品批發市場、菜市場、生鮮超市改造升級,補上冷鏈物流設施短板,降低流通損耗,更好滿足南菜北運、西果東送等跨區域、遠距離的調運需求。截至2024年底,支持建設各類農產品冷鏈設施近2000萬立方米。二是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建設多層次農村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發展即時零售、直采直供、共同配送等新業態,培育農村電商帶頭人,打造“農字號”電商品牌。2024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5.8%。三是打造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2018年以來,商務部每年舉辦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系列活動,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帶動農民增收。2025年商務部以“農商對接攜手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升級舉辦全國農產品產銷大會,分東西南北片區舉辦4場集中對接活動,其中東部片區定于7月30日—3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辦,9個省份的2000家農業龍頭企業參加,帶來2萬多種特色產品,全國600多家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積極響應,共同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商務部將與農業農村部一起,共同抓好《促進農產品消費實施方案》各項任務的落實,發揮商貿流通引導生產、促進消費的先導作用,加快推動農產品供應鏈數字化、智能化、標準化轉型,辦好全國農產品產銷大會,讓更多優質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全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