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和水果是大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居民膳食結構、維護百姓健康的重要“菜籃子”產品,蔬菜水果產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千方百計發展生產,努力保障市場供應,蔬菜水果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我國蔬菜面積常年保持在3億畝以上,年產量突破8億噸,規模穩居世界第一,2023年我國蔬菜年人均占有量588公斤,周年上市品種超過150個,基本實現了周年均衡供應。我國水果(含西甜瓜)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年產量3億噸以上,2023年人均占有量232公斤,遠超世界平均水平,其中蘋果、柑橘已實現鮮果周年供應,櫻桃、荔枝、藍莓等特色水果快速發展,滿足了多樣化需求。目前,我國蔬菜和水果總量較為充足,但仍面臨產品同質化、科技創新不足、機械化水平不高、生產流通損耗大等問題,需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有關部署,在促進均衡供應、提升質量品質和強化產業鏈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助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食物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
一、推進蔬菜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目標
發展蔬菜水果產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統籌糧經協調發展,統籌保數量、保多樣、保質量,強化市場導向和創新驅動,堅持因地制宜、適區適種,推行綠色標準化機械化生產,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走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特色鮮明、模式先進、環境友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目標上,實現“一穩一優三提高”。“一穩”是穩定發展規模。到2030年全國蔬菜面積穩定在3億畝、產量在8億噸左右,水果面積穩定在2億畝、產量在3億噸左右。“一優”是調優品種結構、區域結構、產業結構,豐富品種花色,促進蔬菜水果均衡供應。“三提高”:一是提高產品品質。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強化育種創新,加快品種改良,推行標準化生產,提升栽培管理水平,促進產品品質提升。二是提高綠色高效發展水平。推廣水肥一體化、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等綠色生產技術,加快構建生產生態協調發展的綠色種植模式。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加快發展專業化、社會化服務,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提升輕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三是提高產業綜合效益。完善產地預冷、分級、包裝、貯藏等配套設施和全程冷鏈物流體系,發展精深加工,提高商品化處理率。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推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產業綜合素質。
二、推進蔬菜水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
一是優化生產結構。立足各地資源條件,充分考慮市場需求,優化蔬菜水果生產區域布局,引導調優品種和熟期結構,進一步豐富蔬菜水果品種花色,均衡上市檔期,加快形成差異化、多元化的發展格局。蔬菜重點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提升大中城市應急保供生產能力建設,提高蔬菜自給水平;突出抓好南菜北運主產區和北方設施蔬菜生產,發展夏秋高山高原高緯度地區蔬菜生產,提高區域間蔬菜流通效率,提升冬春、夏秋淡季蔬菜生產能力,促進周年均衡供應。水果重點優化品種熟期,分果施策鞏固提升柑橘、蘋果、桃、梨、葡萄、香蕉等大宗水果優勢產區,防止跟風生產、盲目擴大規模,造成產品結構性過剩。
二是推進綠色標準化生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災害防御能力和宜機化生產水平。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嚴格禁限用農藥管理,提升質量安全水平。蔬菜重點加強標準化菜田建設,集中連片推進老舊蔬菜設施改造,提升生產效能,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大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綜合治理力度,加強蔬菜病殘果、尾菜、農膜等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果重點開展低效果園改造,推進水果輕簡栽培,集成示范化學或機械疏花疏果、免套袋栽培等省力化栽培技術,建立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與選用高效低風險化學農藥相結合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
三是強化科技創新。加大優異種質資源收集利用,加快優質多抗新品種選育。依托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開展蔬菜水果生產關鍵環節機械裝備研發,推動農機農藝融合。蔬菜重點加快選育高品質特色和設施專用新品種,構建不同蔬菜生長發育和水肥供給模型,深化病蟲害發生規律研究,加大設施環境精準感知調控裝備、蔬菜生產機具、新農藥和精準施藥技術研發力度。水果重點開展矮化砧木品種篩選培育,抓好無病毒苗木繁育和市場監管,加快宜機化建改園技術研究,加強山地、坡地適應性機械裝備研發。
四是塑強產業鏈條。通過建設田頭預冷、分級包裝、貯運保鮮等設施,降低蔬菜、水果腐損比例,延長貨架期。引導企業積極開發各類精深加工產品,豐富產品種類,拓展產業業態功能,提高產品附加值。蔬菜重點推動凈菜上市,發展鮮切菜,開發蔬菜干制品、醬料、蔬菜汁等加工產品。積極發展休閑采摘、農事體驗、陽臺農業等新業態。水果重點鞏固提升濃縮汁、罐頭、葡萄酒等傳統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果醋、果醬、果脯等休閑食品加工,開發酵素、膳食纖維等精深加工產品。促進果畜結合、果旅融合,發展果樹認養等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推進機制,實行“領導+專家組隊伍”的鏈式管理,集中解決蔬菜水果種植、加工、銷售各環節遇到的問題。強化融資等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多樣化信貸產品,推進農業信貸直通車服務。支持主產區制定投資指引目錄,聚焦設施農業、優良品種選育、標準化基地建設等領域開展招商引資。加強蔬菜水果產業發展政策解讀和宣傳,總結推廣一批典型經驗和發展模式,強化蔬菜水果健康消費相關的科普宣傳,為產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氛圍。
-END-